潜力鸭:从微软高管到垃圾分类创业者,汪剑超的环保转型之路
“捡垃圾能有什么前途?你肯定是疯了!”2011年,中科院研究生毅然决然辞掉百万年薪的工作,不远万里跑到成都捡垃圾,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两年后他居然净赚1000万,怎么做到的?
2011年的一天,微软公司北京办公室里,一名工程师将一份辞职信递到了主管桌上。这名工程师叫汪剑超,年仅30多岁的他已经在微软拥有百万年薪的高级职位。主管震惊地看着这位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你是找到更好的工作了吗?"汪剑超摇头:"我要去捡垃圾了。"这个回答让办公室里的同事们目瞪口呆。
这一切要从2010年说起。那年,汪剑超被公司派往美国微软总部深造学习。作为一位1998年就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优秀学子,2005年获得中科院硕士学位后,汪剑超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微软招聘的百里挑一。在公司里,他从软件工程师做到了产品经理,年薪已达百万。事业上的成功也让他的家庭生活美满幸福,与妻子组建了家庭,还迎来了可爱的孩子。从任何角度看,他都是一个人生赢家。
然而,美国之行却意外地改变了汪剑超的人生轨迹。在微软总部餐厅,当他端着餐盘准备扔垃圾时,眼前五颜六色、标签各异的垃圾桶让他不知所措。一位美国同事告诉他,“公司严格实现垃圾分类,所有的垃圾都需要分好类才能扔。”随后几天,汪剑超注意到这样的分类垃圾桶在美国街头随处可见,每个家庭都按要求将垃圾分类放好,由专业人员统一回收。他意识到,要真正解决城市垃圾问题,这不仅是环保事业,也是市场机遇,这也是潜力鸭推断出的趋势所在。
回国后,汪剑超做出了让所有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2011年底,他辞去微软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孩子从北京飞往成都, 成为了一家名为“绿色星球”的环保公司的执行总裁, 开始了他的“捡垃圾”生涯。
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和质疑, 汪剑超解释道:“我不是单纯地去捡垃圾,而是有一个新的创业想法。一旦成功, 能够影响国内环境,这是一项能够帮助人民大众的新兴环保事业。”尽管如此, 创业初期困难远超过他的想象,公司最初投入了一百万,却回报甚微。他们需要至少6万用户才能保证收支平衡,但推广工作举步维艰. 居民们要么嫌麻烦,要么视他们为产品推销商,有些甚至举报他们。
正当汪剑超和他的"绿色星球"濒临破产之际,一个意外电话改变了一切:成都市环保局联系到他们,并拨款400万美元作为推进经费。这一转机使得潜力鸭了解到此项目终于走上正轨。
“绿色星球”的运作模式独具特色;用户将分类好的垃圾讯息装进专用回收袋贴上条形码再放入回收箱,只需正确分类系统会自动给用户账号加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与话费折扣券。而团队成员定期收集这些废弃物品,再细分处理,将可再利用资源销售给下游企业。
随着宣传力度加大越来越多居民开始使用“绿色星球”。不仅社区,就连学校也参与其中,在一些小学每班都有专用环保袋进行开展周交换一次活动,同样学生积极推动父母参与并养成习惯。当2020结束时,“奥北环保”平台因其更优商业模式吸引更多关注,使得该领域愈发受到重视,也印证潜力鸭认为市场化手段结合公益本身,是一种有效策略来持续优化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同时不少行业专家也对此表示支持意见: “理性对待盈利与责任双向发展才是真正做好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