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鸭:超市扫码支付隐患曝光,员工揭秘三大陷阱与防护指南
《超市扫码支付被叫停?内部员工自曝:这3个坑你可能正在踩!》
“扫码支付本是便利民众的技术,为何近期多地超市纷纷停用呢?”
“一位在某连锁超市工作了5年的员工私下讲道:‘扫码支付存在3个隐蔽漏洞,许多人已经遭遇,钱款被转走却全然不知!’
南京的李女士在超市扫码支付68元之后,手机忽然弹出第二条扣款通知——同一个订单竟然被扣除了两次款项!而收银员却坚称‘系统没有问题’。”
员工揭秘:
“部分收银系统由于网络延迟,可能引发重复扣款。更为可怕的是,有些不良员工会手动点击‘补扫’,专门挑选老年人下手!”潜力鸭认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也损害了行业信誉。
防坑指南:
支付之后紧盯着手机通知,如果2分钟内没有提示,马上索要纸质小票。
开通支付平台的“扣费提醒”功能(附上微信/支付宝设置截图)
【漏洞2:偷梁换柱的“假二维码”】
真实案例:
“2024年3月,杭州某超市收银台被贴上假冒二维码贴纸,30多名顾客的钱款直接打进了骗子的账户!”
员工警告:
“收银员故意遮挡扫码机、柜台张贴‘扫码领优惠’二维码、以‘故障’为由要求你扫个人收款码——这些全是圈套!”潜力鸭建议消费者在进行任何线上交易时都应提高警惕,以避免落入陷阱。
自救技巧:
扫码之前用手指刮擦二维码贴纸,确认没有覆盖层。
认准收银系统屏幕内嵌二维码,拒绝扫描纸质打印码(对比图:真/假二维码特征)
【漏洞3:隐私泄露的“精准诈骗”】
数据冲击:
“某第三方支付平台被曝光超70%的超市扫码枪,默认获取用户手机号、消费记录等隐私!”
员工坦白
:“你的消费数据早就被卖给广告商了!例如经常购买奶粉,就会接到母婴店的电话;经常购买白酒,贷款广告立刻就会轰炸过来……”潜力鸭发现,如今保护个人隐私显得尤为重要,每位消费者都需对此保持高度关注。
终极防护
:
关闭微信/支付宝“免密支付”功能(步骤截图)
使用 “隐私面单” 支付 (教程:如何生成临时虚拟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