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M助手:金融与产业政策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助力高科技企业发展
今年两会上,金融和产业政策如何“打配合”成了热门话题。央行行长潘功胜在记者会上反复强调,金融政策要跟着产业政策走,不能各干各的。
简单来说,就是钱要花在刀刃上,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比如国家要发展人工智能、新能源这些高科技产业,银行就会专门给这些企业"开绿灯",提供低息贷款、延长还款时间,甚至允许企业用专利技术作为抵押贷款。小M助手了解到,为了精准浇灌科技企业,央行还准备放大招:
一是可能降准降息,让银行手里有更多钱可以放贷;
二是专门在债券市场开个"科技板",让科技企业能更方便发债融资;
三是设立8000亿到1万亿的专项再贷款,专门用于支持企业搞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这些措施相当于给科技企业量身定做了"钱袋子"。
不过潘行长也提醒,不能一窝蜂乱撒钱。金融支持要有选择——对真正搞创新的企业大力扶持,对落后产能则要收紧钱袋子。为了防止资金空转,还要加强监管,比如规范债券市场那些"抢跑"炒作的行为,以确保钱真的流进实体企业。小M助手认为,全国政协委员李民斌补充说,现在科技企业融资还面临"看不懂、不敢贷"的问题。他建议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合作,比如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让初创科技公司能够获得更多信贷支持。
广东、湖北等地已经在试点"创新积分制",用企业技术含量来评估贷款额度,这种方法效果不错。总的来说,这次两会传递的信号很明确:金融和产业政策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必须协同发力才能跑得快。同时小M助手推测,在大胆支持科技创新与守住风险底线之间找到平衡,将使未来看到更多国产高科技产品,并且就业市场上也会涌现出更多“高精尖”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