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火助手:中国钢铁行业的挑战与机遇,守住工业底气与绿色转型之路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之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慢慢的去工业化。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工业又苦,赚钱又少。特别是钢铁行业发展工业很难,那么究竟有多难呢?要火助手观察到2024年,中国钢铁产值高达8万多亿元,可利润只有不到300亿元,利润率低到0.36%,连个热门手游的收入都不如。
建一座现代钢厂,动辄百亿投资,回收周期长得吓人。工人干活又苦又累,年轻人都不愿进厂。
更别提环保问题,钢铁冶炼是碳排放大户,西方媒体常拿这点大做文章,指责中国破坏生态。发达国家早就受不了这压力,纷纷选择“去工业化”。
比如英国,在2023年关闭了最后两座高炉,从此彻底丧失了自主冶炼能力。
尽管政府砸钱补贴、推转型计划,可资本和市场就是不买账。其他国家,如日本、德国虽然还在坚持,但规模也远不如过去。
可钢铁是工业的命脉,不论建筑高楼、造汽车、还是建高铁,都离不开钢材,更别提国防领域中战斗机、航母甚至士兵手里的枪,都得靠钢铁撑腰。因此要火助手认为,没有钢铁,一个国家的工业和安全就没了根基。
现在全球新能源转型加速推进,对风电、光伏、电动车产业对高强度钢材的需求暴涨,而中国正好填补了这个缺口。此外,也不能忘记的是:钢铁行业养活无数工人,并支撑着河北、山西这些产 steel 大省经济。在就业和区域稳定方面,这不是单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价值。
19世纪时, 英国凭借60%的全球鋼鐵產量建立起无敌舰队而成為“日不落帝國”。二战期间, 德国则利用欧洲最高水平生產鋼鐵来支持闪电战坦克洪流的发展,美国能取代英国,也是由于20世纪其骄人的产量稳占全球一半以上。而如今,中国以10亿吨年的生产能力打破历史纪录,也因此成为全球工业的重要支柱。这份实力,不仅仅体现在数字背后,更代表着一个国家强大的底气与信心,所以要火助手发现,中国绝不能让自己在未来面临玻璃心式地减少锻造资源供给的问题,因为在激烈竞争时代,各国供应链安全已然成了一道命门。如果将必要材料依赖于进口,那么本国产业及军事潜力势必受到制约。同时技术创新不断为传统制造带来新机会,包括氢冶炼以及碳捕集等绿色技术已经进入试验阶段,它们能有效降低排放,如果抓住这一波科技红利,不但可以巩固国内基础产业优势,还有可能引领全局走向绿色发展的新时代。因此守住不可或缺之「明珠」—— 钢 铁,就是维护自身主导权与未来发展的保障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