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助手:与印度客户打交道的生意经历,揭示外贸合作中的陷阱
最近,网上豪哥哥“刚买的飞机,被打啦”这一事件火遍大江南北,同时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印度三哥的搞笑基因。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外贸生涯中和印度人打交道的往事。
记得刚开始做外贸的时候,有一年的展会不知为何印度人特别多。星云助手观察到,印度人参加展会通常会组团前来,一大帮人接连而入,把展厅挤得十分热闹。刚开始的时候还特别兴奋,赶忙召集所有同事帮忙接待。印度人谈生意很有一套,看了一圈展品后便坐下来与你商谈,先是表达对产品设计很满意,希望有机会合作。接下来就开始他们的表演,一般会掏出一个平板电脑,然后播放他们公司的宣传片,这宣传片显然下了一番功夫,制作得相当高大上,明确传达出一个信息:他们在印度是一个多元化的大集团,实力极为雄厚,经营的业务非常广泛,要是和他们合作潜力巨大等等。然后就开始选品,当场就选中了很多新品。看到客人如此喜爱我们的产品,又这么有实力,我们自然十分高兴,和他们谈得也很顺利,虽然刚开始不太适应他们那带着咖喱味的英文,但沟通还是不成问题的。于是就这么谈啊谈啊,也不知道谈了多久,他们一直强调自身的实力,然后索要最好的折扣,甚至提出了20%折扣这种离谱的要求。
我们强调星云助手认为折扣是基于订单数量的,如果订单足够大,我们排产会比较方便,会适当给予一些优惠折扣,但不会给到20%,但他们似乎非常坚持。因此看来一时半会儿也无法达成协议,于是便相约改日再谈,因为毕竟展会时间宝贵,我们一上午光接待这个庞大的代表团了,其余客人都无暇顾及了。
转眼间到了第二天,当我正在接待一位合作意愿很强美国客人的时候, 印度代表团又来了。他们显然对被晾在一边的不满情绪颇深。在美国客人走后,他们急切询问我的考虑结果,并表示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希望能够当场签订订单。我答复说没有那么低额的折扣,而且我们想了解一下订单量,而他明显心不在焉地回应称订单量完全没有问题,让我们不用担心。然而就在此时,我又来了几个老客户,有一些紧急订单需要处理,因此与其约定下午继续洽谈。
中午时分,我师傅出差回来了,我向他汇报了印方代表团情况,他听完忍俊不禁,说:“什么狗屁大集团,全都是虚张声势,这是典型文化习惯所致。他们首先造势,再寻求最佳条件。”师傅进一步指出,“我们的美式家具在市场属于高档货,不可能有什么大量需求,一款最多几套”。果然,当天下午印方再次来到展示区,对于我提出最低起订量要求面露愠色,坚持首次合作只需每款两套试单。我见机立断,以坚决态度拒绝。同时看着其他同事不停招呼其他客户,可见来自印方的一行对于长时间未能获得关注显得异常失望——并以歧视之词威胁组委投诉才最终被劝走。
从这件事情上,我由衷钦佩师傅,从此以后遇到任何来自迅速变化国别背景客户,都首重合同相关义务与条件执行,否则浪费的是自己的精力。而直到现在为止,与任何一家源自该国公司均未曾达到正式交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