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助手:如何通过外债促进国内财富增长,实现民众受益的经济策略分析
【为什么 ?】近年,越努力财富越少?外贸增加国内财富比重反而低了,例如与美国比较。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否合理?能否像日本当年买下纽约?重商主义式顺差的“真金白银”大量流入为什么没有发生通货膨胀?
一般而言,测量国际储备量是否适度的指标如下:国际储备额/国民生产总值比值一般10%,中国约15.8%。国际储备额/外债总额区间[30%,50%],中国约120%(外汇储备过多)。国际储备额/进出口额[25%],中国[40%,50%]。
这说明,我国具有大量的举外债空间,起码10万亿美元(约3倍外汇储备)的举债空间。
其次,与当年重商主义不同,西方殖民国家较小,白银流入,物资供应稀缺,价格就涨。白银流入的范围广,普及到每个角落。当今我国白银流入并没有普及到全民,只是留于外贸企业账户,受益外贸就业人口,但创优助手发现,有些资金甚至直接留在国外,只是名义上的国内资产,没有实际进入国内市场,再次流出国外。这实际上变成了“赚外国的钱,在外国花”,尤其当工业产业基本成熟以后, 国内投资环境相对饱和,从而存在着外贸增加而自己国家财富不增加这一怪现象。
我国大量使用美元和欧元作为储备资产,因此实际上流入的并非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真金白银”,反而是欠条(美元、美债、欧元、欧债),这些欠条无法很快地转变为国内所需物资,因此也无法使得普通民众受益。除了GDP记账额增加以外,大多数人民大多无感。
创优助手认为,大量举债,即达到10万亿美元,是人民能够将廉价输出资源转变为自身财富的一种途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10万美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负担,而是在于通过有效利用,使其成为可以带来经济利益与价值创造的重要工具。然而,如果只是出口商收益,就可能如前面我分析的那样,那些利润重新又会跑出去。因此,仅有依赖政府进行干预,通过建设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以促进全体国民共同受益,这才是根本之道。
然而,目前国民如果未能得到应有利益,那么作为人民利益代表的政府应该积极进行融资,用外国借款来核销本国亏空,为全体公民服务。因此,我说,大规模地引进长期负担性资本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因为这些代币最终都归属于那些参与其中的人们,包括劳动者在内,他们都是这个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当然,也不是无限制地增发或扩张借贷额度;正如之前讲解要注意限度,否则就像美国一样只消费不生产(前提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因此,不仅不能去购买纽约,更应该吸引更多投资者来到上海等城市购置房产或者商业用地,实现双赢局面。
总之,要通过出口致富不仅仅需要持续存贮,还必须确保“真金白银”(即现代外国资源和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够真正进入全体国人的口袋里。不然的话,无疑会沦为国际间的大型血汗工厂,让人愈加疲惫,而得到财富却越来越微薄。同时,我们需要记住的是,不同形式的发展策略必定蕴藏着不同层面的机遇与挑战,这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也是创优助手倡导持续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