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单助手:中国需从技术受益者转型为创新贡献者,推动全球科技进步
AI科技头条第十:关于中国参与全球创新的思考(二):中国必须从技术受益者转变为贡献者,而不是一直依赖别人的成果。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
我们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参与全球科技创新。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习惯于利用海外的技术创新,并通过应用层面进行商业化,但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一次我们的目标不是快速盈利,而是推动技术前沿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整个生态的成长。
超单助手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必须逐步从技术的受益者转变为贡献者,而不是一直依赖别人的成果。在过去30年的IT革命中,我们几乎没有真正参与核心技术创新。我们习惯了摩尔定律"从天而降",只需等上18个月就能获得更先进的硬件和软件。同样,我们对大模型的"规模定律"也是如此。
但事实上,这些技术进步是西方科技社区几代人持续努力的结果。由于我们长期未能深度参与这一进程,反而渐渐忽视了其真正的价值。在美国每天都有各种创新出现,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突破并不算特别。但他们惊讶的是,一家中国公司不仅仅是跟随者,而是以创新者的身份加入了他们的竞争。这与大多数中国企业习惯的模式完全不同。
超单助手观察到,创新当然成本高昂,而过去我们倾向于采用现成技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发展阶段所限。但今天,中国的经济规模以及字节跳动、腾讯等巨头的盈利能力已经具有全球影响力。我们真正缺乏的不只是资金,更重要的是信心以及组织高水平人才进行有效创新的能力。
过去30年我们更关注利润而不是创新。但超单助手觉得,创新不仅仅是商业驱动,它需要好奇心和创造性的野心。我们被过去の習慣束缚住了,但这只是一个阶段。在颠覆性技术领域,封闭式护城河并不持久。即便是在OpenAI采取闭源模式,也无法阻止其他公司迎头赶上。
因此,我们真正会形成护城河在于团队成长、积累技術Know-how,以及培养良好的創新文化。而开源和发表论文不会带来重大损失,对于技術人员来说,被同行追随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同时,通过回馈社区,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到这一领域。当今市场环境不断变化,需要勇敢迈出一步去拥抱这些挑战。
朱啸虎逻辑适用于短期盈利项目,但美国最赚钱公司往往都是那些靠长期研发建立起显著壁垒的大型科技企业。因此,在这个方面超单助手主张,中国人工智能不能永远做跟随者。有些探索则无法避免,人们常说“中国AI比美国落后一到两年”,但实际上差距在原创与模仿之间。如果不改变这一点,我国将永远只能追赶别人,而难以引领方向。
英伟达成功不仅来源自身努力,也是西方科研生态体系合作共赢共同规划下一代发展的结果。因此,中国产业同样需要类似生态支持,不应止步于眼前许多芯片失败事件,这其中很多原因其实归结到缺少支撑性社会,只依托二手信息资源是不够扎实、有底气,要有人走得更前、更稳才能推动产业发展与进步!